首页>> 行业新闻
李国峰
身处一家综合型拍卖企业,从大哥大、车牌吉祥号到列车冠名权再到出租车经营权……二十年来本人主槌过的拍品类别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接触最多收益较高的拍品当属房地产。而房产拍卖领域的业务来源则从原来的司法处置逐步转换到了国有资产以及自然人委托。此外,随着近年来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我们拍卖企业也为实现农村产权流转提供了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司法拍卖入驻网络平台,传统拍卖面临行业的洗牌和挑战,一场场拍卖,见证的是时代的变迁。
20年来,我感受到的拍卖师队伍最大的变化是拍卖师队伍年轻化,他们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每年在中拍协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上都能接触并结识到一批专业表现突出的青年优秀拍卖师。
时代发展,科技巨变,许多产业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巧、专业的演绎外,还要多了解其他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多与国内外优秀拍卖师交流行业发展动向,提高自我的专业判断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有专业特色的优秀拍卖师!
最后,我认为一位拍卖师要有大众情怀,脚踏实地,而一位优秀的拍卖师更要有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树立职业风格和执业优势将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陈赟
我来自江苏,在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从事拍卖师工作整整20年,目前也是这家公司的管理人。
1998年底拿到国家注册拍卖师资格证书,是全国第四批拍卖师,我觉得这是件很光荣的事。白驹过隙,光阴流逝,这20年是我从一名拍卖师成长为一个全方位的拍卖人的过程,是幸福而又充满着挑战的过程。
南京经典算是江苏省最早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一家公司,连续五年艺术品拍卖业绩在江苏区域同行中排名第一。作为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品拍卖领域为主营业务的拍卖师,我感到光荣,同时也倍感压力。每一位艺术品的买家爱好、品味、水准都有差异。也许说服上一个客人的理由,可能就是下一个客人拒绝购买的原因,所以,充分了解每一个买家的喜好,及时的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是拍卖师每天的必要功课。
五年前的某位买家,很可能会拿着原来出售给他的作品继续合作,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些老买家、老朋友将他收藏的艺术品从投资角度再次营销出去。也就是说,拍卖师有帮助每一位过去的客人继续赚钱的“潜任务”,这是许多商业类职业所不具有的工作压力。
春节期间,我登上南京600年前一段创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老城墙,看见了被当年朝廷官府实行“物勒工名”制度而留存下来的砖铭文。每一块砖上都清晰地铭刻着负责这块砖从原材料到烧窑到运输到最终安装的所有工匠的名字:总甲、甲首、小甲、烧制窑匠、造砖人。我在想:这种被当年“官方”强迫的工匠终生负责制,才铸就了今天的不倒长城,塑造了了不起的东方工匠精神!所以,我也有:一朝为“拍卖官”,终身为“拍卖工匠”的感觉。
林朝晖
不知不觉,从事拍卖工作24年了。24年来,我亲历、见证了中国拍卖行业的潮起潮落。无论是从应用起源亦或是标的对象,拍卖都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因为每个时代,拍卖都是围绕着时代特有的价值追求、有形无形的品类标的服务的。这种古老与年轻的结合,是拍卖行业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魅力所在。它就像一座大山,有无穷的宝藏等我去发掘、去学习,也永远有新的山峰和挑战要去翻越、去攀登。
年轻时更多的是看到眼前的人和事。年纪大了,自然多了些回望。回望来时的路,有哪些坦途,哪些弯路。但也只能偶尔为之,因为没时间怀旧和嗟叹,眼前的一切会很快把我扯回来,向前看,怎么走。
向前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必须,一个是信念。必须向前看是因为肩上当家人的职责所在,但比“必须”更强大的原因还是信念。相信当前拍卖人面对的无奈已经从几年前的政策层面的改变转向了科技的转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人类的追求和趋势。记得11年前在“2008广西北海全国拍卖师论坛”上,我提出了“不要成为机器人拍卖师”的呼吁,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已让很多人类功能性工作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我坚信,未来的世界主导者还是人类。人类差异于智能人唯一的法器就是人类的情感、灵感和同理心,特别是为事物赋予意义的特质,这,也将成为拍卖师的生存之道。如何运用情感和灵感为拍卖行业赋能,让它因存在而继续古老并年轻着,拍卖师必须在回望中保持、学习和训练自己向前看的能力。
——来源:中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