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苍山洱海是云南大理的名片,而大理出土的明代陶俑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形象生动、造像逼真,艺术性极高的明代陶俑,再现了当时社会繁华的生活图景,为研究当时的礼仪、服饰、音乐艺术及葬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云南省大理古城内的大理市博物馆长期开设《苍洱陶韵——大理出土明代陶俑精品展》,193件套墓葬陶俑迎候着远道而来的观众。展览从考古发掘与主题陈列两大类集中展现明代大理地区异域的文化风韵与人文风情,主要由韩政王秀瀛夫妇墓、赵氏能姐墓、高崧墓、李氏墓、段竹垣妻李氏墓五个墓葬出土陶俑,和文昌帝君俑、十二生肖俑、牵马俑三个专题性单元组成。
明代陶俑在拍卖场上极为罕见,国际拍场曾有明代陶俑的拍卖记录。佳士得纽约于2011年9月拍卖会中“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上拍一组明代彩绘陶俑以18750美元成交。澳大利亚慕仕阁于2015年春季拍卖会呈现两个明代三彩人物陶俑,以人民币3007元成交。
明代云南陶俑别具一格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大理苍山山麓、洱海东岸清理发掘出土了大量明代各式陶俑及十二生肖俑、牵马俑等随葬品。这些陶俑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不仅带有浓郁的汉地风格,还渗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堪称中国陶俑史上的独创。
夫妇合葬墓出土人俑36件
韩政、王秀瀛夫妇墓葬位于大理三月街址中和村。1960年,大理县文化馆对韩政、王秀瀛夫妇合葬墓进行抢救性清理。韩政、王秀瀛夫妇墓出土的陶俑具有浓厚的中原风格,墓内共出土陶俑36件,其中武士俑11件,仆役俑9件,侍女俑12件,牵马俑4件及大理石质墓志两盒。韩政墓志一盒,盖阴刻直书3行楷书“明近武德将军韩公墓”9字,另一合墓志盖阴刻直书4行篆书“大明武毅将军葵轩韩公宜人王氏之墓”16字。韩政夫妻合葬墓出土展出的仆役俑和侍女俑包括:持棋盘俑、持壶、杯女俑等。其中,持棋盘俑,头白巾束发,绿衫、白腰带、黑鞋。双手捧红色方棋盘于胸前,盘内刻划方格。座底墨书“棋”字。持壶、杯女俑,丫鬟髻,头微左倾。深红褂白裙、白腰带、红鞋。右手提壶下垂身右侧,左手持杯于胸前。从中可看出明代的审美,脸成鹅蛋并且十分饱满。
大理随葬品常见牵马俑
牵马俑,俗称彩马神,是大理古代民间葬俗中常见的随葬品。明代大理的牵马俑大多在土葬墓中出土,主要与其他仪仗俑按秩序列队置于棺木两侧,或单独或成组放置在墓壁龛中,火葬墓中也有少量发现。
目前大理发现的牵马俑主要有彩绘陶、三色釉陶、单色釉陶、灰陶、红陶等品类,大部分牵马俑在尾部留有插口,马尾单独烧制,按牵马俑实际效果装配。这些陶马大多身体比例协调均称,膘肥体壮,骨骼健美,表情丰富,神态逼真,耳、鼻、口、目刻画得生动传神。辔头、跨鞍、攀胸、漫带等马具刻画得华贵绚丽,斑斓夺目,有的还脚踩如意云头,犹如神马。而牵马武士俑则身着盔甲战袍,立于马侧,一手控缰,一手叉腰,昂首挺胸,高大结实,炯炯有神,气宇轩昂。
白汉两族墓葬均出土陶俑
赵氏能姐墓葬位于大理古城西南2公里苍山玉局峰下。1987年7月,大理市博物馆清理发掘。墓圹双室,二室形制、大小相同。共出土彩绘陶俑10件、牵马俑1件及大理石质墓志一盒。墓中所出陶俑,具有浓厚的中原色彩。
高崧墓葬位于苍山龙泉峰麓。1988年,大理市博物馆清理发掘。出土彩绘陶俑15件及大理石质墓志一盒,墓志盖阴刻直书3行楷书“明文林郎知县中川高公之墓”12字。据高崧墓志考,因高崧死于任中,其家人历经四个月从饶阳县将其尸棺运归大理,乙卯年(1555年)葬于苍山高氏祖坟,是明代白族火葬习俗向汉族棺葬习俗转变的一个典例。
李氏墓葬位于苍山中和峰麓。1965年10月,大理县文化馆清理发掘。该墓为双室双穴合葬墓。墓内随葬有仪仗俑、舞乐俑、骑士俑、双耳罐、鼎、残绢、丝织品等器物75件。买地券上朱书“显妣李氏”字样。墓中陶俑全部出自北侧墓室,俑的排列情况,最里边为仪仗俑,其次为舞乐俑,最外为骑马武士俑。骑马武士俑分两排站立,南排背壁面向棺木,北排面向北壁,均单排面向前方。李氏墓出土的这批陶俑在同时期出土的陶俑中显得格外小巧精致,人物造型生动传神、五官刻画细腻、刀工精湛、线条雕刻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陶俑精品。吹萧俑、弹筝俑,是李氏墓内随葬的舞乐俑中的两件精品。
大理大丰乐墓地位于大理市凤仪镇大丰乐村东北山麓。1993、199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大理市博物馆两次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墓地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987座,年代跨度为唐代晚期至明代晚期。共出土器物2750件,按质料可分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其它共五大类。随葬品中陶俑类共216件,镇墓兽4件,十二生肖俑157件,人物俑55件。人物俑多为板俑。大丰乐墓地出土的陶俑有红陶和灰陶两种,少量的红陶俑上施有一层白衣,灰陶俑身上饰有刻划痕。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粗糙,年代为明代中晚期。白衣是制陶工艺术语,即用陶土调成泥浆,施于陶器表面。一般有红、棕、白等颜色。(原文请见《中国拍卖》2018.12 总第150期,作者:长歌)
——来源:中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