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11月16日,华艺国际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开拍,上拍拍品总数120 件成交额5133万元,成交率80.33%。在此专场中,两件吴冠中作品稳坐本场成交价前两名,它们分别是吴冠中1978年作《西双版纳》以2990万元全场最高价成交,1976年作《睡莲》以552万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1976年作《睡莲》此次已是第二次上拍。早在2011年西泠秋拍时,该作品曾经以368万元成交。7年过去了,这件作品再次上拍,并且成交额高出上次成交价的50%。
睡莲 以油彩为媒融汇中西
吴冠中提出“艺术无国界”,打通油画和水墨画的界限,创造出中西结合、雅俗共赏的意象世界,为中国美术界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了典范,开拓了中国绘画多元发展的创新道路,使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此次上拍的《睡莲》(44.5×47cm),三朵白色的莲花在画面之中形成的倒三角与主莲叶之间相成的倒三角错落,或是融合了塞尚的立体构成之法。画面总体上减弱了对细节描绘,实物的呈现退居第二位;表现形式上往抽象靠近,尤其注重传统画中的笔、墨律动。画面的点、线、面排列考究:画面四周铺洒着不同颜色的点苔,打破池塘的沉寂;近处的荷叶、中景的藤蔓均用快笔线性勾勒,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远处的荷叶以粗笔写意的笔墨绘成面,使得画面和谐统一。深色的水用竖铺排,营造了雨落荷池的氛围感。在这个基础下,借助玉白的莲花与深色的水面强烈对比,突显荷花迎雨怒放的傲气。或许河池中的莲花就是吴冠中的自喻,面对困难、压力,亦无畏无惧。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赢得了东方文化的一席,在西方同样为世人所推崇,这不仅与吴冠中贯通中西的艺术相仿,也与吴冠中的为人并肩。深色的水用竖笔铺排而成,营造了雨落莲池的氛围感。在这个基础下,借助玉白的莲花与深色的水面做强烈的对比,突显莲花迎雨怒放的傲气。
花之君子 拍场绽放
莲花是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创作的题材。在中国,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散文《爱莲说》广为传颂,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莲之高洁。
在现当代画家中,吴冠中、林风眠、吴作人、赵少昂等名家都曾以“莲”为题材进行创作。国际上,提起以睡莲为题材创作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克劳德·莫奈。在今年春季,纽约佳士得拍场上,莫奈在1914左右创作的《绽放的睡莲》以846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4亿元)成交。2014年春,同样是在纽约佳士得拍场,莫奈的另一件作品,1907年作《睡莲》以270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成交。
上世纪70年代,吴冠中走过坎坷的一段旅程重新提笔丹青,“莲”的身影作为一个常客就常出现他的宣纸、油布之上。在此后的艺术探索中,他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徘徊,将水墨画与油画技巧进行融汇,描绘过各种形态的荷花。在拍场上,吴冠中莲、荷类作品多次上拍。
与此次的《睡莲》拍卖情况相似,吴冠中的另一件作品《荷花》也曾两次现身拍场,同样升值明显。2015年在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1973年创作《荷花》(60.8×50.2cm)以3436万港币成交,这件作品也是第二次上拍,第一次是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出现,当时以2478万元成交。短短一年半是的时间,这件作品增值53%。从“吴冠中 莲、荷类作品成交价千万元以上拍品表”中不难看出,吴冠中此类拍品在市场上的被认可程度,更是藏家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
——来源:中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