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豫财拍卖有限公司!!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0371-69190638

新闻资讯 Online auction

行业资讯

首页>> 行业资讯

着眼拍卖 代表委员发“新”声

着眼拍卖 代表委员发“新”声

       引领互联网拍卖的新趋势、大力推进农副产品拍卖、持续关注文物艺术品回流税收……当前,正值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的不少议案提案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行业发展,例如与拍卖行业切身相关的几份议案提案就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为此,日前中国商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其中的代表委员,一起来听听他们是如何为行业发展摇旗呐喊的。

        规范和扶持网络拍卖

       今年春节过后,以线下拍卖方式为主的拍卖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法务部部长黄超在全国“两会”中提交了一份《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进一步规范和扶持网络拍卖》的议案。

       这份议案中写道,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约有2000场拍卖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拍卖成交金额同比上年下降22.9%。一年一度的文物艺术品春拍季也从传统的5月整体延迟,部分重要的现场拍卖会场次面临取消。在此背景下,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都在引导拍卖企业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创新开展网络拍卖,力争减少损失,平稳渡过疫情。

       近年来,网络拍卖的槌声可谓此起彼伏。仅2019年拍卖企业在网上的拍卖年成交额就超过1000亿元。但在网络拍卖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无资质经营和网络拍卖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审核不严两个主要问题凸显。未经许可在互联网上开展拍卖业务的市场规模年成交额目前已超过千亿元。还有的平台甚至一半以上的商业拍卖活动是由缺乏资质的机构组织的,造成了交易风险和隐患。

       为此,黄超建议,一是要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协同商务、文物等部门,对当前网络拍卖市场开展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整治自营平台的拍卖经营许可,以及第三方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拍卖经营许可的资格审核和协助监督问题;二是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市场监督管理、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加快研究简化、便利网络拍卖经营者取得许可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鼓励网络拍卖经营者合规经营,且根据文物艺术品等不同拍品门类制定适应网络拍卖业务“短平快”特点的具体管理及标的审核办法;三是应尽快修订《拍卖管理办法》。建议结合《电子商务法》第9条中关于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规定,将“办法”第55条修改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营利性拍卖业务,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机动车交易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引入拍卖方式的管理,遵照本办法执行。”以此实现《拍卖法》与《电子商务法》的有效衔接。

        代表委员说

       黄超(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法务部部长):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营改增这个领域。之前我曾就税收问题提出过相关建议,得到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认可,这也让我更加持续地关注拍卖这个行业。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下,我了解到拍卖业的一些近况,认为当前是这个行业转危为机的一个最好时机,于是就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了这个议案。

       必须承认,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着眼点上来说,拍卖只是一个很小的行业。但它是产业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能够更公允地去体现价值,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利用,而不能忽视它的发展。

       据我了解,作为行业“上通下达”的平台,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一直以来与国家商务部有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当然,仅凭一个部门去推进相关政策出台是很难的,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希望后续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能够结合我的这个议案,就细节方面与商务部进行沟通,通过几方的努力推动它落到实处。

       推动农产品拍卖发展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之一,就包括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农产品拍卖市场健康发展”。

       他在提案中写道,我国是全球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拥有众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然而,主要流通模式却仍停留在对手交易阶段,落后的流通方式与庞大农产品产销量之间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买贵”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流通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网络拍卖流通渠道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反映在相关产业政策缺失和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体系方面缺乏监管上。例如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支持探索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但文件未明确提出引入网络拍卖交易方式。另外,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现代化组织程度、农产品标准化、配套的现代化仓储、物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而这些基础条件正是发展农产品拍卖的基础,需要以政府的力量加以引导和扶持。

       祁志峰认为,可以联合拍卖行业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建成。鉴于我国已在花卉、茶叶、咖啡、水果、粮食等农产品领域尝试拍卖方式,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在全国推广农产品网络拍卖的条件,建议有关政府主管部门顺势而为,着力引导推动农产品网络拍卖交易方式的普及应用。

       他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的指导性政策。明确规定在农产品流通中对大宗、涉及民生保障的重要农产品中重点引入网络拍卖交易方式,通过网络拍卖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信息披露;二是设立农产品拍卖政府支持项目,明确规定对有关市场主体予以资金等方面补助支持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加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代表委员说

       祁志峰(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提案我已经连续提了几年了,为此也做过很长时间的调研。农副产品借助拍卖手段能产生两个功效和优势,一是降低农民的销售成本,二是精简原来的销售环节。同时拍卖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对拍品的质量有所说明,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有关质检部门对农副产品进行描述,质量过关才能上拍。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电商带货、互联网拍卖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方式不仅迅速便捷,也能充分利用电商的影响力。因此,我认为网络拍卖是农副产品拍卖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农副产品的销售百分之八十都是通过拍卖,比如荷兰的花卉。而在我国,例如云南地区的农产品就已拍了十多年,其花卉拍卖的交易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一个重要基地,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了农户,这是一个很好典型。

       但我认为农产品拍卖还应该大力推广,让这一手段能够更好地利用杠杆原理,去进行价值的发现。比如农民种植的个性化、有代表性、高质量的农产品,利用拍卖就意味着不再按照普通农产品来定价,而是根据消费者的认识,可能会卖出一个更高的价格。通过竞价的手段,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于农副产品质量体系安全建立,国家一直坚持推进了多年。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保民生是重点。在我看来,推动农产品拍卖市场发展是有着国家政策支持背景的。另外,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普及也有利于安排扩大就业。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个过程首先要与政策相结合,因为种植养殖的过程中质量体系的确立是离不开政府的。只有建立了质量体系,做到标准化,才能保证拍品的质量,这也是推进农产品拍卖发展的基础。

       持续推进文物回流税收

      近年来,呼吁降低海外文物回流时的税收缴纳,是艺术市场存在的一个呼声极高的话题。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往届的“两会”提案工作中的关注重点。今年他又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从疫情下文物市场“维稳”的角度,再一次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这份《关于将文物纳入增值税法免税项目,促进文物回流,扩增文物供给的提案》中,万捷谈到,一方面是文物价格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通过市场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去年11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14类免税项目,其中“古旧图书”作为文物门类之一被列其中,延续了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然而众多其他门类的文物却未增列其中。目前,当文物以行邮方式进境时,须缴纳20%进口税(俗称“行邮税”);以货物方式进口时,除须缴纳0%至6%不等的关税外,还须缴纳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他同时表示,不可否认,近年来在有关方面的持续呼吁下,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连续三次下调文物艺术品进口关税(货物方式),扩大了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范围,对文物回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远不足以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进口税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文物有家难回、国内文物市场萎缩、文物市场向外转移等情况的出现,对市场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极为不利。

       对此,万捷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征求意见稿)》第29条第3项由“古旧图书”扩大到“文物及古书”,文物范围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2条规定的内容;或者由国家税务部门发文,明确个人收藏的文物进境销售时,按“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对待,在进口环节免征增值税;二是《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中第23000000“邮票、艺术品、收藏品”,应对原产于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予以零税率。

       代表委员说

       万捷(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回流文物作为历史上因各种遭遇而流散海外的中国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失物回归”,不应征税。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各行各业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稳定全国经济平稳运行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从疫情下文物市场“维稳”来看,只有促进文物回流,扩大文物市场供给,才有可能激活文物市场,确保正常运行,所以利用有利的税收政策活跃文物市场迫在眉睫。